跳至主要内容

第四十四天(上):服事就服事,不要理由多!



上文就告訴我們,耶穌藉著《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來責備和警告那些貪財的法利賽人之後(16章14-31節)。主耶穌轉過身來就開始教導門徒。耶穌以法利賽人為例子,要門徒注意,不要做那個“絆倒人”的老師絆倒人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的意義就是,那就是使人跌倒的意思。耶穌要門徒在未來的日子裡,要加倍注意和謹慎。不要在信仰上使人跌倒,因為耶穌把“絆倒人”的行為看為嚴重的錯事,有禍了!



1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文中的小子裡的一個”是什麼意思呢?在這裡,意思是“無名小卒”。當然也有指小孩或孩童的意思。但是我們把這段經文放在14章至17章11節這個段落來看的話,其實耶穌是指那些仍在信仰上很幼嫩的學徒,如初信者。換句話說就是對信仰有興趣的慕道友。15章1節:“1  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耶穌接待了一群要聽耶穌講道的稅吏和罪人群體。但是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彼此議論和批評耶穌“2  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相信這樣做法就會讓哪些要悔改的罪人和稅吏群體,遠離耶穌和真道。耶穌把這樣的行為看為“絆倒”“小子”們的舉動。對世人來說,絆跌一個無名小卒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對耶穌來說,讓一個人遠離上帝,那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耶穌說這樣的人,不如不在這個世界倒好”。耶穌說:“2  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

「磨石」原文直譯是「驢子推轉的磨石」,是很大很沉重的。若是有人在頸項上綁上磨石,丟到海中,肯定是「沉在深海裡」。耶穌厭惡這樣的行為,他們不但是誤導人,更是攔阻願意悔改的人到上帝的面前。耶穌說這樣的人不如綁石投海,死了更好!


哥拉汛遗址主耶稣时代的大磨石,用驴子推转,把橄榄磨成渣,然后榨出油。
因此也說:“ 3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4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耶穌的叮囑是“ 3  ...要謹慎!”。因為在未來的日子,當門徒也成為百姓的導師之後,耶穌說保持謹慎,免得會變成如法利賽人那樣的“絆倒人”的導師。
因此耶穌的「要謹慎」就是指一下的「勸戒」「饒恕」。這邊說到「你的弟兄」指同是信主的人,很可能就是指那些初信的小子們。他們因著初信,在很多方面還需要學習和進步。因此在過程中也許會得罪導師。耶穌說,若是這個初信者,雖然得罪了門徒,作為導師,就應該「勸戒」他。若「他若懊悔」,門徒就要「就饒恕他」。「饒恕」在原文中有「不留住」、「讓它去」的意思耶穌說「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猶太人看「七次」是完全的數字,一天七次的得罪就是表示他可能會無限的重犯錯,不斷的會得罪的意思。主耶穌並沒有說,饒恕他們只有七次機會,第八次的得罪就不需要再饒恕。而身為“小子們”的導師,對他們的饒恕人乃是沒有限度的。因為主要是要幫助他們。

可能我們會問,為什麼耶穌會說這些“小子們”會無限次的得罪門徒呢?他們真的是那麼難教導嗎?若是一個敬虔愛主的猶太人恐怕不太會讓門徒擔心,但是從這整段經文來看。耶穌要門徒去服事的“小子們”絕不是那些容易的,聽話的,敬虔的猶太人。耶穌在14章提到了那些被遺忘的弱勢群體,也就是“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和15章裡的“眾稅吏和罪人”他們都是那群被歧視,驅趕和貶低的群體。這群人要進到神的國度裡,在生活,習慣和認知上都需要很多的調整。因此耶穌先聲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得罪門徒的。所以門徒要謹慎,對他們要有過人的忍耐,不斷的「勸戒」「饒恕」。
其實在這邊,耶穌就指明門徒在以後要服事的群體。這群人絕不是“社會高層”,“宗教人士”或是“知識分子”,他們都是一群市井之徒,凡夫俗子的無名小輩。他們的加入會帶給門徒很多衝擊和冒犯,但是耶穌要門徒謹記,不斷的「勸戒」「饒恕」才能建立神的國。其實耶穌教導門徒何嘗不是如此呢?耶穌揀選的12使徒,豈不也是一群烏合之眾,漁夫,稅吏,奮銳黨。彼得的魯莽,約翰的火爆,猶大的貪婪,豈都是耶穌天天的寫照嗎?


結果使徒聽到主耶穌對他們叮囑和要求之後,他們感到困難。因為這些問題群體非常不好服事,而耶穌還要求他們要謹慎小心,在過程中不要絆倒人、還要有極大的愛心,去忍受他們,饒恕他們。所以5  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這裡的使徒」在原文是複數,就是當門徒們聽到了主的要求以後,他們就一窩蜂的請求耶穌賜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可以勝任往後的事工。
看起來,門徒確實是非常讓主安心的學生。他們明白任務困難,所以向主祈求更多的“信心”。真的是孺子可教也。耶穌也應該老來安慰了。
是嗎?門徒的「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真的是為了要服事求信心嗎?若是如此,那麼耶穌接下來說的話(6節-10節),就顯得有點奇怪了。

5  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6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他也必聽從你們。 



若是門徒這麼乖,耶穌為何要說,若他們有信心如芥菜種(最小的種子)?而且耶穌還要他們把桑樹連根拔起,栽到海中?
還加上7-10節,耶穌說的主人與僕人的比喻,第10節:10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這邊盡本分跟門徒求信心有什麼關聯呢?為何耶穌要用莫名其妙的比喻來作為整段教導的結尾呢?

要理解這一段經文,我們就先來看看耶穌要門徒所作的,還有門徒向耶穌所求的。耶穌對門徒的要求,基本上所有的動詞大概就是,“要謹慎”,“勸戒”和“饒恕”。這是耶穌的叮嚀,希望門徒日後可以謹記在心。門徒聽了以後,一窩蜂的湧向耶穌,跟祂要求賜信心。其實我們來看耶穌的要求,請問哪一項是需要信心才能完成的?謹慎?勸誡?饒恕?以上皆非。若是這樣,為什麼門徒向主求信心?

可能我們可以這樣想:媽媽說:小明去洗碗!小明說除非你給我有足夠信心,不然我做不來。若你是媽媽,你會如何回應小明?“豈有此理!叫你去洗碗,你叫我給你信心,你如果有一點信心,就是叫母豬飛到樹頂都可以!”




當耶穌吩咐門徒去服事,門徒就以沒有信心來當理由。因此耶穌就說,如果你們有一點點的信心(芥菜種),桑樹都會連根拔起丟到海裡。這句話不是要門徒學習用信心把樹拔起。而是說門徒的祈求是無理,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一點信心。其實是一句帶著諷刺的話語,若我們看馬太福音17章19-20節:“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耶穌也是用了類似的話語去說門徒沒有信心。也就是說,門徒是一點信心都沒有。但是這裡耶穌的回應,跟信心大小有什麼關係?耶穌要門徒謹慎,勸誡和赦免,門徒說信心不夠。耶穌就將計就計,是的,你們這群人是真的沒有信心,你們若是有一點,桑樹早都飛到海中,馬太福音裡就說,整座山都被挪去了。
耶穌問非所答的目的就是,這個事奉與信心有什麼關係?因此說白一點,大概就是這樣。耶穌說,現在我教你們去移山?或者去拔樹?還是去平息風浪?現在叫你們去服事人,要你們謹慎,勸誡,和赦免。這些東西需要信心才可以做?

因此耶穌才說了以下的比喻《僕人與主人》的比喻。
7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 8  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 9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 10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耶穌隨即說的「僕人和主人」的比喻,其實很有意思。
耶穌要門徒理解一個道理。門徒們都是神的僕人,或者這裡耶穌更是用了奴僕來形容。當時的奴僕沒有自己的主權,他們基本上是屬於主人的,他們需要無條件的順從,所以主人的吩咐才是最大的。
僕人依從主人的吩咐, 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分內事。所以僕人不能因為自己為主人做事,還冀望主人來謝謝他。對僕人來說,他們是必須竭盡所能做完主人的吩咐。就算他們拼了老命,也都只不過在履行主人的吩咐。
耶穌用 doulos 這個字,意思是「奴隸」(slave),當中文譯成「僕人」 (servant),就是在當時社會制度下的奴隸。他們身分之卑微,工作之辛勞,待遇之不對等也不能投訴。
所以才出現耶穌說出的這句話:「你們當中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裏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7 節) 因為奴隸是不能與主人同桌的,而且必先要為主人預備每餐飯菜,等到主人吃喝完後才可以吃飯 (8 節) 。 其實耶穌說出了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路加用上doulos 這個字正真實地反映出「奴隸」不能寄望主人要給他甚麼回報,就是說句「謝謝」也是不尋常的(9 節)。
這是耶穌用以向門徒說明,現在吩咐你所做的,完成了也只是分內事。他們必須要有份極度卑微的態度,認識到自己在上帝面前只是一位「無用的僕人」。 

路加福音17章1節-11節

1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 2  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 3  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 4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 

5  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6  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他也必聽從你們。 

7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 8  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 9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 10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评论

  1. 是的,我們是卑微、渺小的人,就如塵土,而神卻竟然捨去愛子耶穌來拯救我們,神吩咐我們作什麼,我們就應當盡力去作,並且不求獎賞,因為這是我們分內的事。現在很多人就是驕傲、自我、不順服,高舉個人意志和自由,甚至目中無神。當我們被呼召要為神作工時,我們往往有很多藉口,不願意順服,就像門徒那樣,覺得自己不行,做不了,是沒有信心。卻沒想過這不是沒有信心,而是我們自己不願意順服,不願意去做神吩咐我們做的事。

    回复删除
  2. 感谢主,我们服事主工都是应当的!我们都都是无用的仆人,不可自夸!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天天禱告:第兩百四十一天

2021年8月31日 天天禱告 :第兩百四十一天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 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 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 在我壇上必蒙悅納, 因我的殿必稱為 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章7節 多禱告多有力量! 點擊進禱告庫 點擊聽禱告: 天天禱告:早禱 天天禱告:晚禱

天天禱告:第兩百四十天

  2021年8月30日 天天禱告 :第兩百四十天 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 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 詩篇6篇9節 多禱告多有力量! 點擊進禱告庫 點擊聽禱告: 天天禱告:早禱 天天禱告:晚禱

《認識耶穌》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點擊聽播客: 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2020年自2月起,新冠狀肺炎蔓延全球,奪走很多人的寶貴性命。因此被診斷確診的病人都需要被立刻深度治療,甚至有接觸過人也需要被隔離,觀察。因為這病不單是大流行,更是迅速傳染。 在新約時代,若是有人染上麻風病更是如此。 為了堅守舊約的律法 ( 利未記13章45節-46節:“ 45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46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 , 所以為了避免沾染麻風病的污穢,群眾會向痲瘋病人丟擲石塊,以防止他們接近。倘若街上有痲瘋病人,拉比是 不會吃那條街上買回來的東西。甚至 有大痲瘋病的人,不管去到哪裡都要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髲,蒙著上唇,讓人一看到就認出而且遠遠避開;他必須被驅趕遠離社區,遠離人群。所以 當時患上 痲瘋病的人都被當成絕症,真的是生不如死。 今日的經文及提到,有個麻風病人來求耶穌潔淨他。對這位麻風病人來說,我相信,他到耶穌的跟前已經是極大的嘗試。因為一般的拉比,文士或是法利賽人會遠遠就跑離他。但是我們看到耶穌不單沒有離開,反而還為他 動了慈心 ,並且做了猶太人不會,不敢,甚至不願做的事情:那就是伸手摸他。這個舉動是顛覆了猶太人對傳統和律法看法。 這個大麻風病人在尋求耶穌的時候所說的話就告知我們,他其實是在一個試探的情況。他向主說:“ 「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這位麻風病人想必應該是非常擔心主耶穌可能會拒絕他,甚至立刻跑的遠遠的。但是他應該會被耶穌接下來的動作嚇到,那就是耶穌不但是願意接近他(一個在宗教上不潔淨,加上是會傳染他人的麻風病人),耶穌更是觸摸他,最後叫他得潔淨。馬可是要讓讀者看到主耶穌的事奉超越了傳統,律法,甚至就連猶太人覺得不可醫治的大麻風,耶穌都有能力醫治。 不過耶穌吩咐他按照摩西的律法去見祭司,行了所有的需要的禮儀,就可以回到社區內繼續生活。而且耶穌也是特別吩咐他不 可張揚。只是我們看到這個痊癒的病人卻把事情傳開。這樣反倒讓耶穌不能再公開的進城傳道,反而只能到曠野地去。主耶穌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不是要來被擁戴,而是來把神國的福音傳開。 社會是現實、冷漠的,常棄絕生病、無助的窮人;但耶穌是富有恩慈與能力,世人所唾棄的,耶穌不輕看!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