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經歷耶穌》第五十天(下):基督潔淨聖殿




耶路撒冷城中的聖殿,在猶太人心中是非常宏偉且神聖的建築物。當大希律當猶太人的王的時候,重建了耶路撒冷聖殿。他為了討好猶太人就把非常多心思來建築聖殿。他在改建過程中是非常小心,為了確保猶太人的祭祀儀式不受中斷.他挑選了一千位經過嚴格訓練的祭司,來執行聖殿的石造工作和其他建築的工作。為了盡可能保持聖殿的原貌,他並沒更動內部陳設,但是希律就在聖殿的外部以大量的黃金來包裹。根據史記,黃金的數量很多,每當陽光照射而反射的光線,人幾乎不能以肉眼直視。每當那些從羅馬各地返回耶路撒冷朝聖的猶太人,在路途上就可以看到這座金碧輝煌的聖殿,屹立在高高的山上,閃閃發亮。
耶路撒冷聖殿不只是宏偉美麗而已,聖殿更是提供百姓可以以禱告和敬拜上帝的地方。而聖殿每一天早晨和黃昏都需要獻羊羔來為以色列民贖罪。並且在安息日,祭司們更是準備了特別的祭祀來崇拜耶和華上帝。若是遇見以色列人的節期,如:逾越節,七七節或是住棚節。整個耶路撒冷城都擠滿了從羅馬各地返回來獻祭的百姓。


那麼當時的聖殿其實在各方面都近乎完美,在外型不但可以媲美以弗所的雅底米女神廟。在信仰的功能上,由集體獻祭到個人崇拜都給猶太人提供了完善的服務。

因此,今天神的兒子降世,祂現在親身進入這個敬拜神的場所,祂應該是滿心歡喜,因為這建築物不正正就是叫神揚名海外嗎?那麼今天當耶穌進入聖殿,祂會做什麼?祂為什麼會那樣做呢?

經文一開始就說到:“45  耶穌進了殿,趕出裡頭作買賣的人,” 路加福音的記載似乎有點簡潔,我們看到只有耶穌趕出一些做買賣的人。那麼我們可能會問,買什麼,買什麼?為什麼聖殿裡面會有買賣的人呢?當時的聖殿裡確實有不少做買賣的人。若我們看其他福音書記載這一個事件,馬太福音21章12節就記載了,“耶穌進了上帝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這裡就讓我們看到這些買賣的東西就為找換銀錢和賣鴿子之人。

原來當時的以色列人要到聖殿來獻祭,因為來自羅馬各地,路途非常遙遠,不方便沿途帶著獻祭的牲口,所以就有當地人在哪裡擺攤位,讓這些外地歸來的人可以買獻祭的牲口,然後去聖殿裡面獻祭。


關於找換銀錢,我們也需要來瞭解一下當時獻祭和奉獻的規定。人們若是到聖殿裡奉獻的金錢,是必須要用聖殿發行的錢幣才可以。因為在當時的猶太人都是羅馬帝國統治下,所以用的錢財貨幣就是由政府所發行的錢,而羅馬錢幣上面都有印有該撒的頭像。因為當時的羅馬人有敬拜君王的情況,因此按耶路撒冷聖殿的規定,聖殿奉獻的金錢是不能刻有任何頭像的錢的。


所以既然要用金錢奉獻,那麼聖殿只收兩種錢,一種是聖殿自己發行的錢幣,而這些錢幣僅僅只能在聖殿裡使用而已。另一種被允許使用的錢幣就是加利利發行的錢幣。因為加利利是除了耶路撒冷以外,最多猶太人集結和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常常有很多革命分子趁機滋事,反抗羅馬政府。因此羅馬政府為了安撫猶太人,就特別許可加利利區可以發行自鑄的錢幣。因此猶太人就鑄造了沒有任何頭像或偶像的錢幣。因此方便這些來自羅馬各地的朝聖者。聖殿外就許可有人擺攤,替人找換銀錢。

那麼這些奉獻的錢是為了什麼目的呢?按照以色列人的規定,每一個成年男子(律法之子),每年要繳半塊錢的聖殿稅(馬太福音19章24節-27節有記載)。因此這個聖殿稅是直接繳到聖殿裡去的。另外就是在聖殿中的女人院和以色列院之間有個地方是讓百姓奉獻金錢。而那裡的奉獻主要是要讓聖殿來做周濟窮人的工作。所以特別是在猶太人的三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期間,因為回來的人數很多,這些攤位也佈滿在聖殿內外。


經文讓我們看到,當耶穌進到聖殿,祂把這些做買賣的人趕了出來。祂嚴厲的斥責他們,耶穌:“46  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其實聖殿是由三個大院子組成。最外一層是外邦人院;第二層是以色列人的女人院,最裡面的一層是以色列人的男人院。而在最裡面的就是聖所和至聖所。祭司才能夠進入聖所。而至聖所只有大祭司一年才能進入一次。為以色列人獻祭贖罪。

但是我們看經文,就知道耶穌當時是已經進入聖殿,那也就是最外層的外邦人院,這裡是讓外邦人敬拜上帝的地方。但是耶穌是在這裡趕出做買賣的人。那也就表示說,這些攤位不再只有在聖殿外擺攤位而已,現在已經擺到外邦人敬拜上帝的院子裡了。若是如此,我們可以想像,外邦人要如何敬拜,他們必須在吵雜的叫賣聲中來敬拜神。那麼他們如何安靜的禱告,他們要怎樣靜心的思想上帝的律例典章呢?所以耶穌責備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其實這句話是引用《以賽亞書》第五十六章7節的話:“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先知以賽亞在告訴那些返鄉重建耶路撒冷聖殿的以色列民,要誠心敬拜上帝。上帝悅納百姓向祂的敬拜和禱告。

但是耶穌接著又說:“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為什麼耶穌會用“賊窩”這個詞?“賊窩”表示什麼?賊窩顧名思義就是盜賊的巢穴,或是匿藏賊贓的地方。在那個時代並沒有銀行服務,而且有些富人都喜歡在家中把錢藏在地裡。當時的盜賊也是如此,他們一般都在曠野打劫這些朝聖者和商隊。所以這些不法之財,賊贓都會藏放在曠野間的一些山洞內,因此這些就被人稱為賊窩了。為什麼耶穌會在此用“賊窩”來責備他們呢?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的就是,聖殿乃是屬於祭司集團管理的場所。若是這些攤位要進到聖殿內擺攤位,這都屬於祭司集團的權利範圍所允許的。這樣耶穌責備的對象不只是這些攤主而已,其實更是指向當時管理聖殿場地的祭司們。但是耶穌用到“賊窩”這個字是否太過苛刻嚴厲了呢?當時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主要是經營找換錢幣和出賣奉獻的牲口的攤位。首先,能夠在聖殿裡做生意就要得到祭司的允許。因此當時就帶出了商人與祭司彼此勾結,平分好處。所以祭司就把聖殿裡使用的錢給那些換錢的商人。而換錢是要收費的,商人就從中牟利,然後又與祭司分成。那麼找換的利率就隨著祭司和商人的貪婪而水漲船高。就是說這些商人並不是為了朝聖者的方便,而是在騙取朝聖者的錢財,玷污了上帝的聖殿。

所以聖殿本來乃是神聖莊嚴,讓民眾專心敬拜上帝的場所,既然變成了吵雜叫賣的市場。而且在這些嘈雜的市場內所包含更是祭司與商人的勾結,不只是滿了人性的貪婪,更是把這些腐敗的情景赤裸裸展現在大眾眼前。他們不只是搶奪了朝聖者的金錢,他們更是偷竊了人本要獻給上帝的奉獻。所以當神的兒子,以色列人君王,耶穌進到聖殿裡時,祂滿胸怒火,約翰福音2章17節有如此的記載:“17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雖然路加福音只用了短短兩節經文來說到耶穌當時對聖殿所作。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深切的理解,祂對此腐敗的舞弊是極度的憤怒。


我們從接下來的兩節就可以理解,當耶穌做了這些搗亂聖殿的事情後。祂並沒有當場以搗亂次序的罪名被抓。反而祂還可以繼續天天都回到聖殿去教導百姓。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這些牟利的祭司們都深知理虧,而且百姓也看到耶穌所作的是對的。因此聖殿管理層的祭司們只能暗地裡私議,也因此導致這些他們心中萌了殺耶穌的念頭。47節說到的:“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都想要殺他,”。但是因為他們不敢在大庭廣眾下抓拿耶穌。所以接下來的他們就想辦法設陷阱來陷害耶穌。


路加福音19章45節-48節

45  耶穌進了殿,趕出裡頭作買賣的人, 46  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47  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都想要殺他, 48  但尋不出法子來,因為百姓都側耳聽他。 


靈程反思:

  1. 聖殿將不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這樣的事實如何影響我們對於敬拜的了解和實踐?

评论

  1. TFLau 刘道辉
    我们是用心来敬拜祂,并且以诚实来到祂的面前聆听祂的训词。我们还要静静的祷告和用喜乐的灵来赞美祂,歌颂祂。去到外面就要实践以爱和教导来传扬耶稣的福音。

    回复删除
  2. 聖殿將不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這樣的事實如何影響我們對於敬拜的了解和實踐?
    聖殿不再是建築物,而是我們每一個門徒的身體,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神,不是要各種形式主義、儀文律例去敬拜,而是要講主耶穌教導的行出來,當我們遵行神的教導時,也是在敬拜祂。

    回复删除
  3. 敬拜不再是到某个教堂还是特定等的场所去敬拜上帝。信徒的身体就是神的殿,我们的灵要时刻在敬拜我们的神,不是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主的灵内住在我们里面,并不是到某个显灵教会才能经历主的同在。所以基督徒必须时刻活出基督的光,见证主的荣耀,就是最好的敬拜!amen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天天禱告:第兩百四十一天

2021年8月31日 天天禱告 :第兩百四十一天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 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 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 在我壇上必蒙悅納, 因我的殿必稱為 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章7節 多禱告多有力量! 點擊進禱告庫 點擊聽禱告: 天天禱告:早禱 天天禱告:晚禱

天天禱告:第兩百四十天

  2021年8月30日 天天禱告 :第兩百四十天 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 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 詩篇6篇9節 多禱告多有力量! 點擊進禱告庫 點擊聽禱告: 天天禱告:早禱 天天禱告:晚禱

《認識耶穌》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點擊聽播客: 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2020年自2月起,新冠狀肺炎蔓延全球,奪走很多人的寶貴性命。因此被診斷確診的病人都需要被立刻深度治療,甚至有接觸過人也需要被隔離,觀察。因為這病不單是大流行,更是迅速傳染。 在新約時代,若是有人染上麻風病更是如此。 為了堅守舊約的律法 ( 利未記13章45節-46節:“ 45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46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 , 所以為了避免沾染麻風病的污穢,群眾會向痲瘋病人丟擲石塊,以防止他們接近。倘若街上有痲瘋病人,拉比是 不會吃那條街上買回來的東西。甚至 有大痲瘋病的人,不管去到哪裡都要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髲,蒙著上唇,讓人一看到就認出而且遠遠避開;他必須被驅趕遠離社區,遠離人群。所以 當時患上 痲瘋病的人都被當成絕症,真的是生不如死。 今日的經文及提到,有個麻風病人來求耶穌潔淨他。對這位麻風病人來說,我相信,他到耶穌的跟前已經是極大的嘗試。因為一般的拉比,文士或是法利賽人會遠遠就跑離他。但是我們看到耶穌不單沒有離開,反而還為他 動了慈心 ,並且做了猶太人不會,不敢,甚至不願做的事情:那就是伸手摸他。這個舉動是顛覆了猶太人對傳統和律法看法。 這個大麻風病人在尋求耶穌的時候所說的話就告知我們,他其實是在一個試探的情況。他向主說:“ 「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這位麻風病人想必應該是非常擔心主耶穌可能會拒絕他,甚至立刻跑的遠遠的。但是他應該會被耶穌接下來的動作嚇到,那就是耶穌不但是願意接近他(一個在宗教上不潔淨,加上是會傳染他人的麻風病人),耶穌更是觸摸他,最後叫他得潔淨。馬可是要讓讀者看到主耶穌的事奉超越了傳統,律法,甚至就連猶太人覺得不可醫治的大麻風,耶穌都有能力醫治。 不過耶穌吩咐他按照摩西的律法去見祭司,行了所有的需要的禮儀,就可以回到社區內繼續生活。而且耶穌也是特別吩咐他不 可張揚。只是我們看到這個痊癒的病人卻把事情傳開。這樣反倒讓耶穌不能再公開的進城傳道,反而只能到曠野地去。主耶穌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不是要來被擁戴,而是來把神國的福音傳開。 社會是現實、冷漠的,常棄絕生病、無助的窮人;但耶穌是富有恩慈與能力,世人所唾棄的,耶穌不輕看!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