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0的博文

將臨期小百科:將臨環製作

在基督信仰中﹐教會除了藉著聖經的信息,講台的證道,美好的聖樂或是神學教育以外。教會也常會藉著一些圖形和記號來提醒和教育信徒。其目的是要信徒因看到此物就會立即產生對神有更深的意念和思想。教會盼望信徒可以藉著這些情懷、 思念、嚮往去提升信仰生活的本質。從古至今,教會採用這些信仰的標記,目的是要讓弟兄姐妹從可見的擺設﹐更去追求,渴慕上帝。 在聖誕節期間,不少商家都以很多世俗且毫無意義的標記來充斥著市場,鼓勵人們消費。但是這些標記即不是教會的傳統,也沒有聖經或是信仰的根據。(如:雪人,麋鹿,火雞,雪人等)。 因此,身為教會更是應該在教堂內認真擺設,不單是為了美觀和節期氣氛,更是盼望藉著信徒熟悉的標記如馬槽、伯利恆之星、將臨環等,藉此盼望弟兄姐妹在歡慶的氣氛下仍然把其標記背後的意義活出來。 今年2020年,因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人心惶惶。大部分的教堂都採用網路線上崇拜,而停止實體聚會。因此今年聖誕節,相信大部分的弟兄姐妹都會留守家中,藉著客廳的電視或是房間的筆電來紀念主耶穌的降生。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把家裡認真佈置。讓一些傳統又美好的擺設,不但點綴家裡,更是藉著這些帶著美好意義擺設,預備我們迎接基督的降生,也提醒我們帶著盼望來等候基督的再來。 此影片乃說明降臨期的意義和將臨環的歷史說明 因此今天盼望與弟兄姐妹一起製作,聖誕節的最早的擺設: 《將臨環》。 將臨環: 將臨環是由一個花環和5跟蠟燭組成。 花環: 在整個將臨環,花環是由圓形綠色的葉子和樹枝卷成,將成為《將臨環》的底部。這個圓形的花環象徵著上帝的永恆不變和祂的無始無終。而採用帶著青色葉子和樹枝卷起的圓圈也象徵著無邊無盡的愛和不斷成長的新生命。 一般的製作此環,理應採用天天然材料如松樹或是真正的植物,因為這樣是代表生命欣欣向榮,也能保持常青。但是考慮我們處在馬來西亞,難以找到松樹來製作,因此,弟兄姐妹們也可以選用超級市場內販賣的聖誕花環代替。 蠟燭: 光﹐正象徵著耶穌基督的光﹐主耶穌說祂是世界的光,祂來到世界﹐驅散黑暗,而且祂的真光更是 照耀那「坐在黑暗與死亡蔭影下的人群」(路加福音 1章79節)。 故此﹐在製作將臨環時﹐ 花環中的蠟燭有五支﹐各由3根紫色蠟燭,一根粉紅色蠟燭和一根白色蠟燭。 除了白色蠟燭,其餘的蠟燭代表將臨期四週。 第一主日(11月29日) 第一支紫色的蠟燭被點燃﹐雖然只有一支的蠟燭點燃,但在漆黑暗

等候上主將臨,願你平安!

  到了將臨期的第一主日,教堂換上紫色的陳設,也加上了一個聖誕花環,當中放上了四支紫色或藍色蠟燭跟一支白色蠟燭,我們稱它作「將臨環」。在教會的節期上,我們會稱聖誕節前的四個主日為將臨期,並為四個主日配上恩典、盼望、喜樂、平安等四個主題,藉以提醒信徒要警醒等候上主的再臨。 將臨環是信義宗教會的一項特色傳統,並在其出現一百年的時候迅速影響歐美地區各宗派的教會,變成今天基督宗教的共同財產。將臨環的發明者為德國信義宗牧師Johann Hinrich Wichern(1808-1881)的傑作。Wichern以為城市貧民成立學校而聞名祖國,他25歲時在漢堡城立Rauhes Haus,為當地的貧家子弟提供教育住宿。據說在1839年的將臨期,一位小孩在學校問到牧師何時才到聖誕,牧師靈機一觸,便設計了一個擁有十九支紅色小蠟燭、四支白色大蠟燭的花圈,成為今天將臨環的雛型。相信大家也想到,紅色蠟燭象徵平日、白色蠟燭則代表主日。 Rauhes Haus在將臨期的傳統,很快便傳到整個德意志地區的信義宗教會,它們改用上細小的花圈,並以四支紅色蠟燭取代原本的蠟燭。到了1920年代,亦開始有德國的天主教會用上這個來自信義宗的傳統,而它們則把四支本為紅色的蠟燭改為三支紫色及一支粉紅色,其中粉紅色在將臨期第三主日燃點,因為這日為教會年的喜樂主日,粉紅色正提醒信徒要喜樂的心迎接上主。後來,亦有歐洲教會在將臨環上加上白色蠟燭,作為聖誕節所燃點的蠟燭,象徵基督的降生。 今天,一般禮儀教會都會用上將臨環以提醒信徒預備基督的降生,部份教會則會在四個主日配上希望、信心、喜樂、平安等主題。而我們元朗生命堂則採用希望、平安、喜樂、真愛四個主題。

《經歷耶穌》第二十天:殷勤傳道

點擊聽播客: 第二十天:殷勤傳道 耶穌在法利賽人西門家吃飯的幾天以後,祂又開始了事工。經文在關於地點位置並沒有很明確,但是根據1節“ 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 ”,我們可以看到此之前,耶穌曾以迦百農為服事的中心,遊走在其鄰近一帶傳講(路加福音4-7章)。而從這裡起,祂的工作開始周遊加利利,逐城逐鄉傳道。 從路加的記載,耶穌服事的群眾是越來越多(4、19、40、45節),我們有可能相信,因著人群的增多,耶穌開始改為露天講道。而且路加還記錄了耶穌的團隊事工,那就是除了12門徒以外的,一群姐妹團。路加詳細的把她們記錄在案,而且更加讓我們看到這群背後功臣,她們出錢出力的再支持耶穌的工作。在這裡我們也看到耶穌確實與當時的拉比做法不同,祂讓她們參與在祂的團隊中。從這一節聖經,我們至少看到了兩件事:耶穌傳道事工是以團隊進行,除了門徒還有一群幕後的姐妹。另一方面耶穌的生活需要也是以這些姐妹們的奉獻維持。 路加把耶穌的團隊介紹好了以後,路加就記錄了耶穌傳道的內容,也就是耶穌的講道。耶穌講道時都喜歡引用比喻,因為這樣運用「比喻」,可說是一個轉折點。「比喻」就是用當時人們熟悉的事物來解釋道理。但是因著運用的比喻可能會在個人的理解力不同,所以同一個比喻,可能會帶來不同的認知。 耶穌知道因著祂講道帶著權柄,而且祂的醫治服事確實為祂帶來了一群擁護者,但耶穌知道,祂所要的不是盲從的擁戴,因此祂就開始使用比喻來講道;這樣就會把那些玩票性質的人和真心尋求真理的人分別出來。當然運用比喻的目的也是因為當時耶穌的反對者都想在耶穌的話語中找祂的錯誤。而耶穌若是引用比喻,這樣他們就不能訂耶穌的罪。因為既然是比喻,講者才有最終解釋。因此這些耶穌的反對者就不能當面抓住祂的話柄來誣告耶穌。而且對於群眾,若是人帶著偏見來聆聽,或是沒有認真聆聽,他們就會落入似懂非懂的情況。 10節:「祂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耶穌說神國的奧秘,神祇向願意活在其中的人啟示,其他的人既無心追求神的國,與神國無分無關,就沒有必要讓他們明白。耶穌的「比喻」使無心追求神國的人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賽六9-10),神不是不願意人明白神國的奧秘,而是指出人既無心追求神的國,也就無需明白神國的奧秘。就算耶穌的比喻都是引用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但是因著人而人們對比喻的瞭解程度,乃根據聽的人

金句圖分享

 

《經歷耶穌》第十九天: 欠的多就愛的多!

點擊聽播客 : 第十九天:欠的多就愛的多! 昨天我們看過的經文就提到耶穌說那些宗教領袖,法利賽人都覺得耶穌這個拉比真的不怎樣,即是個貪食好酒之人,而且也常與罪人和稅吏在一起。 接著今天這一段就非常的諷刺了,因為就記載了一個名叫西門的法利賽人請耶穌去他家吃飯。而且在飯局中,有一個不請自來的“罪人”,她主動接近耶穌,這個法利賽人既然為了要窺探耶穌,反而讓這起事件發生在他府上。從這個大概,我們就可以看到路加是刻意的把這些虛有其表的法利賽人的心態道出。 就讓我們首先來理解關於中東地區的習俗,然後再來細看這段記載的點滴。 當一位拉比或是宗教領袖到訪一個城鎮,通常城裡的領袖都會邀請他在安息日在會堂講解聖經。我們在路加福音裡就看到耶穌常在安息日在會堂中教訓人。 之後,當地領袖或是富人都會邀請先生到府上用餐,以表他們宴客的禮貌,也是社區的面子。若是在宴客上有怠慢了客人,風聲傳出去,不單影響宴客的主人,而且整個村或是鎮就會落下一個壞名聲。所以宗教領袖或是拉比都常被邀請去吃飯,當然耶穌也不例外。 只是耶穌被邀請到法利賽人家中吃飯,那倒是相當的出乎意料之外。 按照猶太人的接客習慣;他們見面不是行握手禮;而是非常親密的親吻兩側的臉。如果客人是上賓,為了表示尊敬,主人會用油抹在上賓的頭上,以示尊敬。 由於加利利屬於乾燥地帶,除了靠近加利利湖邊比較綠油油意外,一般都是沙漠,曠野的沙塵路。因此人都是以草鞋為為主,因為這樣走路,雖然滿腳都會被泥沙沾滿。但是只要跺腳或是用手拍拍草鞋就會把這些乾燥的沙土打下。所以在客人從外進屋子之前,主人都會吩咐僕人給客人脫鞋、洗腳,然後才進入屋子裡。 從   44-46節記載:“ 44  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45  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 46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 ”從這一段耶穌與西門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西門 雖請主吃飯,其實是滿心的不願。因為他的待客之道真的是非常的糟糕。確實可以看到西門即是宴請耶穌,但卻在這些禮節上有意的羞辱耶穌。因為西門是在 款待客人的禮節上,全部忽略。作為主人的西門,沒有給這位赴宴的客人問安的吻,接著自己或請僕人也沒有準備冷水傾倒在客人的雙足上,使之潔淨涼快。最後作為一個上賓

耶穌的最後門訓:你做對了嗎?(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點擊聽播客: 最後的門訓:你做對了嗎? 當耶穌結束了在聖殿的教導和與宗教領袖的挑戰。祂離開了聖殿,來到橄欖山上。因為耶穌在離開之前有說到聖殿即將面臨的悲劇,那就是一塊石頭不在一塊石頭上。因此門徒就暗暗的向祂詢問了關於耶穌再來,世界末了和聖殿被毀之前有什麼預兆。所以馬太福音24章,耶穌就像門徒說明,聖殿被毀,世界末了的預兆。而在25章,耶穌就用很長的一段教導來提醒門徒,要特別注意關於祂再來的事情。 因此耶穌為了更加詳細的教導門徒,耶穌用了兩個比喻(十個童女和三個僕人)來說明門徒要注意的事情。最後耶穌就說到,祂降臨的時候的一切。注意:耶穌不是說預兆,31節就直接的說明,耶穌是在說祂再來的情景。因此今天的證道就針對這段最後的門訓:最終章。馬太記錄的很詳細,相信也是因為這個是非常重要,所以門徒們都記得很清楚。 這個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1章,2章內看到。這些使徒們在建立初期教會的時候,所作的一切,正正就是耶穌在這篇教導中所吩咐門徒做的。使徒行傳2章41-47節:“  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42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43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 44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45  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47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 初代教會也是持守“耶穌再來”的應許,去面對種種的逼迫和困難。就算到了使徒約翰年老時,看到異象,寫下世界末了的記載。他在啟示錄結尾的時候,把那個保持了多年的盼望寫下:啟示錄22章20節:“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 因此今天的經文對今日的信徒來說,是個極其重要的信息和教訓。耶穌若是當時要求門徒必須做,那麼今日的我們怎麼可以說,這些事情不是教會的主要事工呢? 但願神的話語打開我們蒙蔽的心眼,看到耶穌的心。 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31  「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32  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33  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34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

《經歷耶穌》第十八天:無動於衷的世代

點擊聽播客:  第十八天:無動於衷的世代       施洗約翰的一生就為一個使命,那就是要為彌賽亞做先鋒。祂的出現帶給以色列很大的震撼,因為他不單是引導百姓悔改。他也宣告了彌賽亞的來臨。他在約旦河帶領了許多人洗禮,但是當耶穌出來以後,也表示他的工作即將要告一段落。因此路加福音 第三章提到施洗約翰因為責備君王而被抓,後來坐牢了。 從施洗約翰向百姓宣告關於彌賽亞的信息中, 路加福音3章 17節:  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在他心中確實相信耶穌會給以色列帶來一個 嶄新的面貌,是哪位應許的君王。 只是當他被抓入獄以後,施洗約翰在牢獄中等候多時。 約翰可能對主懷疑了?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他在監獄裡的狀況,很可能施洗約翰盼望耶穌來拯救他,或者神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只是他遲遲不見拯救的到來。在 經文裡面,施洗約翰是在一個情急迫切之下向耶穌來詢問。 在第19節裡,中文翻譯用了“便叫了”,其中含有“立即”,“馬上”的意思。表示施洗約翰迫切想要知道他問題的答案。 施洗約翰問耶穌 第20節: 「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約翰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那將要來的”是指誰?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 “那將要來的” 就是指他們一直在等待的彌賽亞。當耶穌來的施洗約翰面前受洗的時候,施洗約翰已經清楚知道耶穌是誰了,難道他在這個時候懷疑了嗎?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才派他的門徒來問耶穌呢? 耶穌對他的問題是回答的非常直接, 22節-23節:“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23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耶穌引用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來告知施洗約翰,祂就是那一位要來的。 在耶穌的回答裡,列出了這一系列的神蹟奇事,這有什麼重要意義嗎?在舊約裡面,從未有過“瞎子看見”這一類的神蹟,但曾藉先知以賽亞豫言,當彌賽亞來時, “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  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以賽亞書35章5節-6節) 。 而且祂正是在執行神的旨意。 耶穌正在行的這些正是主基督的作為。 經文中提到,眾人就彼此對施洗約翰的舉動彼此議論。耶穌就針對這件事情來回答眾人。耶穌說道這些百姓只是會議論,但是卻在事實上是沒有行動的。當年這些人或許

《經歷耶穌》第十七天:耶穌的憐憫

點擊聽播客: 第十七天1:耶穌的憐憫 今天要看到段落有兩個記載。第一個是迦百農的百夫長 註一 祈求耶穌醫治他的僕人。百夫長就是羅馬軍隊裡負責帶兵的軍官,大約是一個班的士兵,約100人左右。他是個外邦人。他有個僕人害了快死的病,他得知耶穌的能力就拜託迦百農會堂的長老們去求耶穌。 3  百夫長風聞耶穌的事,就託猶太人的幾個長老去求耶穌來救他的僕人。 這個百夫長雖屬於羅馬官方的統治階層,但是他對猶太人是友好和尊重的。按照經文第4節,當他需要耶穌的事奉,迦百農的長老們都為他說話:“ 4  他們到了耶穌那裡,就切切的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5  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  ” 他愛百姓,也曾幫幫助他們建造會堂。耶穌得知之後,就答應去見他,但快到達前。反而是百夫長託他的朋友把一番話轉告耶穌。路加很清楚記錄這件事,是要向讀者講明信心的重要性。 从彼得的家遗址看迦百农会堂遗址,彼得的家离会堂很近。 首先, 百夫長雖風聞過耶穌,但他更是相信耶穌可以治病。因為他 即為迦百農的軍官,只要派人去命令耶穌過來就可。但是 他卻是拜託了猶太長老們去求情。一個羅馬軍官要去拜託猶太長老,那是極為少見的情況。從這個求情,就讓我們曉得,軍官對耶穌醫治的能力是毫無懷疑的。只是他也自知猶太人對外邦人的抗拒。所以他覺得這位拉比耶穌可能會因此而拒絕醫治,所以才拜託長老們來求情。由此可見他對耶穌的除了相信,更是尊敬。 第二,百夫長對耶穌的信心更是超乎了耶穌的想像。耶穌即是答應前往。但是百夫長更是覺得耶穌不需要登門造訪,他 認為耶穌只須說一聲病便可痊癒。可能百夫長理解猶太人拉比一般都盡量避開去外邦人的府上(一般宗教領袖覺得認為外邦人的家會讓他們不潔淨)。所以按照百夫長與長老的關係,他可能清楚這一點,他可能不想給耶穌帶來麻煩。他更是自覺不配耶穌的到來。因此就托了幾位朋友來見耶穌。 6節:  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 「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 路加在這邊給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對比。 這些猶太的長老來邀請耶穌同去治病。他們對耶穌說明了這位百夫長是配的“4... 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 ”,而且主耶穌也實在願意 「和他們同去」 。但百夫長反而 「不敢當」 ,因為他認識到自己的 「不配」 。 百夫長自己就是個軍官,他知道軍官在下屬面前

《經歷耶穌》第十六天 :蒙福的人

點擊聽播客: 第十六天:蒙福的人 大家會發現今天要看的這整段經文,似乎很相似。是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耶穌教導,那就是馬太福音5章-7章裡面記載的“登山寶訓”。當然路加與馬太在內容的部分就顯然有很大的差異,畢竟他們倆針對的讀者群是很不一樣的。因此路加的記載就比較精簡,但是意義卻是非凡。在我們進入這個“寶訓”的內容時,關於耶穌講道的地點,我們需要解釋。馬太是很清楚的記錄了耶穌在“山”上向群眾,但是在路加卻是: 17  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這邊可能會讓讀者混淆,但是根據著名學者卡森博士(D.A.Carson)指出,在希臘原文,“平地”也有山區中的平坦的高地的意思 註一 。 耶穌在揀選了12使徒以後,開始走向群眾,服事他們。路加讓我們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因著聽聞耶穌的事蹟,都來跟隨祂。從猶太地,耶路撒冷,甚至一些屬於外邦地區的推羅西頓的人都來了。他們當中有要聽道的,更多是需要耶穌的醫治和驅鬼的。我們也可以從耶穌的講道中得知,這群人除了使徒以外,也包括了貧窮人,病人,被鬼附的人。而且當中相信也有不少是富裕的人。群眾中也可能包括了那群要窺探耶穌的宗教領袖,還有那些被人輕看的罪人。所以耶穌接下來的講道,就把這一群人包括在內。 因此在山上,祂開始教訓他們。 耶穌向這群百姓宣講神的國的降臨,耶穌宣告這個“有福的人生”。按照申命記28章,約伯記1章1-12節的記載,猶太人對蒙福或是福氣的理解,大概就是一個人的長壽,財富豐滿,滿倉的糧食,家中孩子(男孩)成群,社會地位德高望重之類的物質上。精神上的豐盛為標準。但是耶穌的說法卻是非常的非典型。祂並不是說出了東西的多少,而是以次序的先後來論到福氣。 祂首先提出貧窮的,飢餓的,哀哭的人和為主受逼迫的人,這一些正在面對著困境的人,他們將會有改變的時候。他們目前雖在困境中,但是他們即將要得到神在天上的大賞賜。而那些目前在良好的情況中的人有禍了!他們這些富足的,飽足的,和喜笑的人,因為他們之後會有大轉變的情況,會變成哀哭的,飢餓的。這樣看來,耶穌是不是在仇視富人,而在變相的咒詛他們呢?其實從文中,耶穌是間接的提醒這些目前在好的狀況的人要多多的去服事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因為若他們只是為了自我滿足,恐怕他們會面臨如此耶穌在路加福音16章所說《拉撒路與財主》的比喻那樣。富裕的財主,一生只是奢華宴樂,就算貧困的拉撒路在他家外即不憐憫也不周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