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義的官與寡婦》的比喻到今天要看的《法利賽人與稅吏》,耶穌對門徒繼續教導禱告的功課。
在這個比喻中,跟上一個比喻一樣,耶穌也是用了相對身份極其懸殊人物。上一個比喻,耶穌以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對比一個握有權力的官。今天就用了一個當時受到猶太社會厭棄的稅吏和大家都尊敬的法利賽人。其實就與前面的一個比喻相類似的是,這個比喻也是很簡單明確地告訴聽眾,哪一個是對的,哪一個是不可取的;這不是一個隱秘的比喻。上一個比喻就的教訓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第9節: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耶穌很清楚地說到這是針對“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人所說的。
那麼,什麼是“仗著自己是義人”?“仗著”的意思就是“憑著”。那麼這個人又是憑著誰來斷定他是一個義人呢?說到“義人”,若是我們看回上文,也就是17章結尾,耶穌為了教導門徒關於神國降臨時,引用的兩個舊約人物,他們都在罪惡敗壞世界中被拯救的人,他們也是被認為是“義人”的人。
創世記6章1節,“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而彼得後書2章7-8節:“ 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8 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神拯救挪亞一家,因為他是上帝稱為義人的人。而使徒彼得也說到羅得蒙神拯救,是因為他是個義人。
因此耶穌有意在這裡表明,義人不是自己冊封給自己名號,乃是一個蒙神紀念,而被神成為義人,是一個神賜予的身份。由此可見,人可以自稱為“義人”,但是這樣的人不見得在上帝的眼裡是義人;自稱是“義人”的人,大概在上帝眼裡不會是一個義人。
接著耶穌“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
「法利賽人」意義上的字意是“分別出來”的意思,表示他們是從世俗中分別出來的一群純真且聖潔的團體。因此為了確保自己可以留在這樣的聖潔裡,他們非常看重聖經,他們非常著重摩西五經,在研究上,甚至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
他們也非常的嚴格地遵守律法,以摩西五經的字面教導來生活。因此為了確保自己不會干犯律法,他們就從十誡中演變出幾百條條律來遵守。而且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他們會把經文放在小皮盒中,然後戴在頭上,刻意的在衣服上也會縫一些經文,這樣就會讓他時刻都看到神的話語,以致可以活在“被分別”出來的生活裡。當然這樣過於嚴謹的克制自我,反而讓他們自覺是與眾不同,也自覺他們才是蒙神喜愛的人。
「稅吏」是當時由羅馬政府委任來向百姓徵稅的猶太人官員,由於地方官為了牟利,就出賣稅吏的官職,把委任狀賣出價高的猶太人。而這些花錢購買官職的稅吏,為了要回本,他們一般都會向猶太同胞收稅牟利。由於稅吏是政府官員,由軍隊的保護。因此猶太人只能忍氣吞聲,但是他們就鄙視稅吏,視他們為出賣同胞的罪人。因此在社區中他們被藐視,被辱罵,而在宗教上,雖然同是以色列人,但是聖殿或會堂都會拒絕讓稅吏入內。
耶穌就說到:那個法利賽人的禱告態度,他是“站著”和“自言自語”的禱告。按理來說,站著是以色列人很常見的禱告姿勢。聖經的原文裡對於這個人“站著”的描寫,是為了要向其他人顯示和炫耀自己的動作,他昂首挺胸,就是為了要達到引人注目。因此我們就可以猜測,這個殿裡的禱告,應該是在聖殿最多人的時候進行,而這個法利賽人是準備來向會眾展示他的敬虔的。接著耶穌就說他的禱告乃是“自言自語”。若是自言自語,就表示那不是禱告。在他的禱告中,一直在重複「我」的禱文,由此可見,這個不是向神禱告,而是藉此誇耀自己。他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在禱告詞裡,只有最前面的七個字,“上帝啊,我感謝你”,還像是禱告詞。後面就是他的自我誇耀。他認為他履行了律法的要求,沒有行不義,這樣上帝就悅納。按照律法猶太人一年只要禁食一次,那就是在利未記16章29節記載的贖罪日。但是這個法利賽人卻說他是一周禁食兩次。而他也納了十一奉獻,“十分之一”是歸耶和華上帝的,是”當納的”(參見瑪拉基3:8),因此獻上十分之一只是按上帝的規定而已,並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但是若按馬太福音二十三章23節也記載,“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法利賽人就連自家院子生長的小香料都獻上十分一,他們覺得為上帝做的更徹底,連沒有吩咐的,他們也做了。但是這段馬太福音的經文,耶穌接著卻說,應該做的,他們卻不做。“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
他的禱告高舉自己也藐視他人。他說:“11我...也不像這個稅吏。”稅吏因為自身的貪婪和工作的關係,他們被猶太人藐視。這位法利賽人也是如此的認為,他認為那個稅吏是個大罪人,所以他跟稅吏不一樣。耶穌就說這個自言自語的禱告就是“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
稅吏的禱告就完全不同,“13 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這個稅吏「遠遠的站著」,既然都到聖殿裡來禱告,但是他遠遠地站著?為什麼他不走近一點?當然從時代的背景,稅吏其實能夠被允許進到禱告的場所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能夠被允許進入到殿內禱告,對於一個長期被拒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恩典。「連舉目望天也不敢」表示他認識自己的敗壞,對神有敬畏之心。因為猶太人看在聖殿裡禱告就是更加接近上帝。所以這個時候,他看自己是如此的接近上帝,他深感不配。加上我們從他的態度和言語中得知,他「捶著胸」就表明他為罪憂傷、痛悔。他自己是個罪人。他是以一種敬畏的心情,以專注的心態來到上帝的面前禱告。所以他的禱告就是祈求上帝「開恩可憐」他。
因此耶穌就說,“ 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倒”就是“反而”的意思。那個法利賽人,自認為是聖潔公義的;而這個稅吏自己承認是一個罪人;耶穌卻要說,實際的情況正好相反。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上帝的計方算法不同於人們的計算方法;在上帝的眼裡,這個自認是罪人的稅吏卻被算為義人了。為什麼呢?因為稅吏是在向上帝禱告,他的禱文中並沒有把自己放在首位來歌頌,乃是把神放在祈求的對象。
而那個按律法細節來行事的、自命清高的法利賽人的禱告,耶穌說是個自言自語的禱告,因為整個禱告除了第一句說“神啊”以外,其餘的都是說給自己和別人聽的。他自命清高的身份,在上帝的眼中卻是個假冒偽善的罪人了 。
打從耶穌出來傳道開始,就不時的與法利賽人和文士氣衝突。耶穌也當眾拆穿他們的自義和假冒偽善。只是大部分的法利賽人在那個年代卻是被猶太人尊重的宗教領袖,人民的老師。因此耶穌就在此用了兩個地位非常懸殊的人物,讓門徒看清楚什麼是叫神稱義的禱告。
禱告不是炫耀大會,向上帝說出你的豐功偉業,然後因著這些所作所為,神就要悅納你,稱你為義。人就算做的再多,再偉大與神的智慧來相比,真的是不足一提。因此人來到上帝的面前,在神聖潔的光照下,只能在光中看到自己的軟弱和無能。稅吏清楚知道這一點,因為他不只是在神的光照下發現自己的軟弱,他更是每時每刻,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被自己的同胞厭棄,藐視。因此他更是珍惜這一刻能夠進到“殿”裡的禱告。比起這個自以為完美的法利賽人,其實從他的禱告中,他並沒有需要上帝,因為他自認完美所以這個所謂的禱告,就只是來報告給上帝知道,他有多好而已。因此身為上帝兒子的耶穌,就說這是自言自語的禱告,因為他的禱告從不是向神訴說,而神也不會聽。因此這個法利賽人自我感覺良好的禱告,就如一個小學生拿著他剛畫好的圖畫去跟世界頂級畫家炫耀一樣。
所以,這個法利賽人的禱告除了自高自大以外,完全沒有向上帝求什麼。反而這個稅吏是直接的向上帝陳明自己的需要,那就是他需要神的憐憫。那麼既然是個向神祈求的禱告,神就應運他,那麼在自義的法利賽人來說,這個稅吏更是算為有義。因為他是得到神的“稱義”。
所以耶穌再次用“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這段話,耶穌也曾在14章11節裡說過,當時在宴會中,法利賽人彼此爭取高位,耶穌就用同樣的話告訴他們自我降卑的人才會被主人提拔上到高位。反而那些自己先去霸搶高位反而會被主人請下來。
路加福音18章9節-14節:
9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1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3 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神啊,我是个罪人,这也让我想到我自己有时也像法利赛人,像是交功课给上帝看罢了,觉得有做到就好。我应当像税史去思想及求神怜悯,常常祷告,不要灰心。
回复删除TFLau 刘道辉
回复删除神啊,是的。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这就是你教导我们的功课要时常谦卑和温柔的做人。
很多人都是“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自以為義的不但是法利賽人,我有時也會這樣,覺得自己總是對的,是正直的,輕易地論斷別人。但惟有神是衡量人心的,當我自高,神就會破碎我的驕傲,直至我認罪悔改,柔和謙卑,才能蒙神喜悅。
回复删除
回复删除我们都是不配得的罪人,愿主怜悯我们,时刻纪念主的恩典,因主为我们的罪而死,罪才能被父神赦免不至于灭亡。但是主,请纪念我们软弱,我们时刻需要主的保守和力量,帮助我们继续走在神的恩典之路,完成我们在这个世上的路程。求主怜悯和施恩,帮助我们胜过试探,帮助我们时刻降卑,醒觉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从神而来,都是不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