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5章共有3個失而復得的比喻。在《失羊和失錢》的比喻中,耶穌除了給我們看到天父對罪人悔改的渴望以外,耶穌也指出了這些宗教領袖的偽善。耶穌明示了其實真正要悔改的人不只是這些罪人和稅吏,其實這些宗教領袖也需要悔改。他們既然一生都想盡辦法來愛上帝,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在攔阻會讓上帝快樂的事情呢?
因此,今天的《浪子回頭》比喻,可說是耶穌對法利賽人伸出橄欖枝的大絕招。我們看到在福音書多次記載耶穌責備法利賽人,文士和宗教領袖。可是我們不要誤會耶穌是想破壞他們,或是要把他們置於死地。耶穌面對他們就如舊約的先知一般,就算面對群眾的反對和逼迫,仍然不放棄勸化,和責備,最終的目的是要他們悔改。因此說完了《失羊失錢》的比喻以後,耶穌就直接帶出來這個大眾耳熟能詳,曉喻全球的比喻。
通常我們會把《浪子回頭》看成是罪人悔改的浪漫故事。我們常常都會把焦點放在小兒子的悔改,和父親的憐憫上。所以大家都對這個小兒子的回頭感到欣慰,為這這慈祥的父親感到心動。
可是我們要注意的是,耶穌說這個比喻的時候,祂的對象,或者說祂說這個比喻,當時的聽眾是宗教領袖和文士。因此耶穌可說是繼續了《失羊失錢》的比喻來提醒這些宗教領袖,他們自以為是聖潔的子民,但是真實的是在攔阻上帝招罪人悔改。所以《浪子回頭》的比喻就設了一個開放的結局,我們看見耶穌並沒有說明,最後大兒子有沒有進去這個宴席,因為耶穌把這個決定權給了這些宗教領袖去決定。耶穌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問題,願意重新回到神的應許裡。
當然這個比喻大家都很熟悉,因此我只會把焦點放在一些需要解釋的範圍上。
按猶太人的習俗,在父親離世以後,家中的產業都要歸給他的後代男丁。若是這位父親有超過一個兒子,就得把家業分成等分,只是長子可得兩份家業(申二十一17),小兒子「應得的家業」約為三分之一。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在年老的時候,已經把「家業」預先劃分好,不過只要父親還活著,那麼他仍是家業的擁有者。但是若是兒子要求父親在生的時候就分家業,那麼這個就真的大逆不道。父親有權不分,甚至把這個兒子除名趕出家門,把全部的家業歸給大兒子。
但是這位父親並沒有如此,他就按照小兒子的要求把家業分了,還讓他帶走。耶穌的比喻就讓我們看到“小兒子”的悖逆和狠心。他當時所作的不但會傷了老父親的心,他還會給家族在當地帶來惡名。這樣所作的會使家族在當地蒙羞。
當然耶穌對小兒子的詳細描述,就讓我們看到耶穌雖然會接納罪人,但是祂仍然沒有因此而輕看罪。這個小兒子散盡家財,又遇飢荒,結果最後去投靠一個外邦人(養豬),他就被安排去放豬。這其實就讓我們看到,這位讓小兒子工作的外邦人其實是在羞辱他,因為猶太人視豬為不潔淨,現在竟然讓他去放豬。15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16 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而這個小兒子因為飢餓就連豬才吃的豆莢都想吃一口,但經文說,他想吃豆莢也沒有人給他。這可說是已經受盡委屈和羞辱到了極點,可說是已經到了人生的谷底。這時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家,還有老父親。他決定回去投靠,只單單的希望得到口糧就好了,成為一個僕人就夠了。
當然老父親看到兒子回來,遠遠的跑去,抱著他,與他親嘴,把袍子給小兒子穿上(除去他的污穢),給他戒指(恢復他在家中的權力),給他穿上鞋子(把羞辱抹去)。最後還殺了一隻肥牛犢,與大家歡喜快樂的慶祝。對於父親來說,這個兒子就如從死裡復活一樣。本來以為失去了,但卻回來了。
看到這裡,我們都會被這充滿著慈愛的一幕感動,我們慶幸小兒子願意回頭,他也願意降卑自己。我們更是為這位充滿愛的父親感動。若是以父親的歡喜快樂,再看會之前兩個比喻,那個失而復得的牧羊人和婦人,父親的喜悅可說是更加深切。因為之前的兩個都是失去一些身外之物,如羊和錢。這個時候,父親失去的是骨肉,是兒子。他的快樂可說是超越了前兩個比喻的歡樂。加上我們來看看這三個比喻的比例,牧羊人失去羊,是100只不見一隻,是百分一。婦人是10個錢不見一個,是十分一。那麼這位父親是兩個兒子失去一個,是二分一。其實是相當大。只是耶穌要強調的是,現在父親可以得回百分百的兒子,就看看兒子們願不願意了。
你可能會問,小兒子不是已經回來了嗎?不就是已經百分百了,為什麼父親還是失去2分1呢?因為大兒子還沒有進來。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所以我們回來看看耶穌說這個比喻的對象/聽眾,那就是法利賽人和文士。耶穌為什麼會說這三個比喻呢?第1-2節:“ 1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 2 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 法利賽人和文士覺得耶穌跟罪人稅吏在一起很不好,他們才不要接待稅吏和罪人,跟他們吃飯。那麼現在耶穌的比喻中這個悔改的小兒子是罪人和稅吏,他們目前是已經在家裡吃飯了,那麼法利賽人和稅吏,你們既為大兒子,要不要進去一起吃。“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父親還是出來見大兒子,其實在這裡耶穌說到,對於兩個悖逆的兒子,父親都是主動的去接觸。小兒子回家,遠遠在外面,父親就跑去。大兒子在門外賭氣,28...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因此這個比喻,耶穌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耶穌並沒有說,大兒子最後有沒有進去,而是把這個決定給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去決定。因為現在這些罪人和稅吏已經悔改,目前已經在神國裡歡喜快樂了。在馬太福音21章31-32節中,耶穌針對聖殿中宗教領袖也是這樣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32 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現在就是看到底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如何決定了。接下來的經文,耶穌就說明,他們若是不進去神國,他們的下場會是如何,我們會在接下來幾天來詳細的考查。
路加福音15章11節-32節
11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12 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13 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 14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15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16 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17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 18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20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21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22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23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 24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25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26 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 27 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29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30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31 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32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在15章中的三个比喻,真的让我有很大的提醒,尤其是浪子回头的比喻。以前到现在一直听到浪子回头的比喻,重点都在于父亲与小儿子身上。父亲就是神。小儿子就是我们需要悔改回到父的面前。往往大儿子都是很少提到的,原来大儿子就是指向法利赛人。而结局是开放性结局,大儿子进屋与否圣经是没有写下来的。
回复删除浪子回头中,我们时常会把自己当成小儿子,或者劝勉非信徒或是刚信主的人。往往忘记了我们这些信主已久的“大儿子”。信主已久的我们,或许已经有点法利赛人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发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就如,有时我们有羡慕甚至嫉妒神为什么特别的祝福那位弟兄或是姐妹,这个心态就如浪子回头的大儿子一样。往往我们有这个心态的时候,证明我们已经不是当初的起初的爱心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像小儿子一样悔改回到屋内,享受与父的同在。
这是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提醒我不要只是注意自己是否是小儿子叛逆而已,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是大儿子,开始成为法利赛人。但是,不管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都要回到屋内与父同住。
这三个比喻提醒了我其实上帝给的机会是平等的, 上帝要的是我们悔改活在基督里。 只是我们愿意悔改跟随祂, 祂就会怜悯接纳并欢喜庆祝。
回复删除TFLau 刘道辉
回复删除这三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失去的小部分都有责任去找回来。不是说我们看不开放不下这些小损失,而是责任的正确态度。最后的那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更特别,它在教导我们,做大的要有大气的胸怀。饶恕那些知错悔改的人。不要小气也不要看不开,天父阿爸给我们的多到你拿不完,满到溢。最后,阿爸的心意是要全家人完完整整,快快乐乐的在一起。世人哪,你们几时才能明白天父的心意,回到祂的身边。
以前讀這段經文的時候,大部分人總是聚焦在小兒子身上而把大兒子忽略掉,大概從來沒有從他的角度去想過。主耶穌給出一個開放性的結局讓法利賽人和文士決定,同樣地,對於現在那些不相信耶穌、不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主耶穌還是用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自行選擇。神從來不勉強人,但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上後果。甚願人人都能早日明白這個比喻,接受主耶穌作為他們的救主。
回复删除愿主帮助我,不管是一只羊,一枚钱币,迷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愿主使用我把他们都找回来。感谢主1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