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教堂是天主教的教堂,名字叫做The Wies church维斯教堂,即Wieskirche,全称Wallfahrtskirche zum Gegeißelten Heiland auf der Wies,意为“维斯受鞭打的救世主朝圣教堂”是一间让信徒朝圣(注意1)的教堂。在18世纪开始就有很多的信徒听闻这间教堂的耶稣受苦雕像显灵的故事,因此就有很多的信徒从不同地方来这里朝圣。
(教堂屋顶的壁画-真的叫人傻眼...@.@)
(注意1:朝圣是什么? 基督教原则上并不要求信徒朝圣,但天主教和东正教认为信徒朝圣后可以得到特别的祝福。相反的,新教也就是基督教则不认为朝圣能取得祝福,但朝圣可令信徒反思圣经的故事。)
维斯教堂的历史: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1745年至1754年,齐默尔曼兄弟在Abt Marinus II. Mayer的带领下建造了现在这座洛可可风格的维斯教堂,圣坛上的画作是由慕尼黑的宫廷画师巴尔塔萨·奥古斯特·阿尔布雷希特(Balthasar August Albrecht)创作的;四位西方世界伟大神学家希尔尼玛斯(Hieronymus)、安波罗修、圣奥古斯丁和额我略一世的雕像,是蒂罗尔画家安东·施图尔姆(Anton Sturm)的成熟期作品;教堂的管风琴造于1957年。 随着巴伐利亚地区政教分离的开始,19世纪初维斯教堂曾被下令准备拍卖和拆除掉,被当地的农民抢救了下来,也使得朝圣能够继续。
当我进到这间天主教教堂的时候,真的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嘴巴张得大大的,不断的称赞屋顶上那些壁画的美丽。整片的屋顶就画满了天堂的情景,而且还有一个大崇拜门(好像叮当的任意门那样的),表示那是天堂的大门。其他旁边就是很多的雕像,真的要看一天都看不完。由于刚好正有弥撒崇拜,所以我们只好在后面默默的看看,在这里拍照是可以的,可是不能用闪光灯,一方面是有人在崇拜,另一方面闪光灯会破坏很多壁画的质量,如果想要你的下一代还能看到的话,在博物馆或是这一类的老教堂里面拍照就不要用闪光灯。在圣坛前面的四根柱子上有四个人像,手中都拿着书卷,原来是四福音的作者(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就表示福音是教会的 支柱,非常重要,然后在两旁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雕像,那就是基督教教父,耶柔米和奥古斯丁。也就是教会的神学支柱。所有的摆设所有的雕刻都会让我们感到庄严和严肃。看到很过瘾的时候,Markus有告诉我们要去看看别的东西,所以我非常不舍离开。
我住在马六甲4年,在马六甲的时候,刚得到文化遗产的马六甲红教堂就是很了不起的古物,不过当我看见这件教堂的时候,真的觉得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古人很看重宗教,所以在教堂的建设上花了不少钱和力量。罗马天主教的希望可以让信徒一进教堂觉得自己很渺小,很严肃。当我进这间教堂的时候,还真的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
当我进到这间天主教教堂的时候,真的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嘴巴张得大大的,不断的称赞屋顶上那些壁画的美丽。整片的屋顶就画满了天堂的情景,而且还有一个大崇拜门(好像叮当的任意门那样的),表示那是天堂的大门。其他旁边就是很多的雕像,真的要看一天都看不完。由于刚好正有弥撒崇拜,所以我们只好在后面默默的看看,在这里拍照是可以的,可是不能用闪光灯,一方面是有人在崇拜,另一方面闪光灯会破坏很多壁画的质量,如果想要你的下一代还能看到的话,在博物馆或是这一类的老教堂里面拍照就不要用闪光灯。在圣坛前面的四根柱子上有四个人像,手中都拿着书卷,原来是四福音的作者(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就表示福音是教会的 支柱,非常重要,然后在两旁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雕像,那就是基督教教父,耶柔米和奥古斯丁。也就是教会的神学支柱。所有的摆设所有的雕刻都会让我们感到庄严和严肃。看到很过瘾的时候,Markus有告诉我们要去看看别的东西,所以我非常不舍离开。
我住在马六甲4年,在马六甲的时候,刚得到文化遗产的马六甲红教堂就是很了不起的古物,不过当我看见这件教堂的时候,真的觉得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古人很看重宗教,所以在教堂的建设上花了不少钱和力量。罗马天主教的希望可以让信徒一进教堂觉得自己很渺小,很严肃。当我进这间教堂的时候,还真的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