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资料:路德维斯二世-“我们亲爱的国王”(unser Kini)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路德维希二世 Ludwig II(全名为:路德维希·奥托·弗里德里希·威廉 Ludwig Otto Friedrich Wilhelm,1845年8月25日-1886年6月13日)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国王(1864年—1886年在位)。绰号“疯王路德维希”。

童年
年轻时的路德维希二世路德维希二世为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之子,母亲为普鲁士公主玛丽亚,生于宁芬堡(今日慕尼黑的一部分)。路德维希二世小时候就受到极为严格的王室教育。那时他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同家人参观高天鹅堡(又译“霍恩施万高”,Hohenschwangau),以及和至友(也很可能是他的情人)图恩和塔克西斯家族的保罗一起朗诵诗歌,扮演瓦格纳歌剧中的角色。路德维希二世与表姑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路德维希二世的爷爷与茜茜公主的妈妈乃同父异母的兄妹)保持着终生的友谊,他们同样热爱着大自然和诗歌,他们将自己分别比作老鹰和海鸥。
政绩

路德维希二世路德维希二世于1864年18岁时继承王位。但那时,巴伐利亚王国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两院手中,路德维希二世梦想中的中世纪般的王国已经不复存在。在慕尼黑,繁缛复杂的宫廷礼仪,尔虞我诈的权力争斗,都让这位年轻而感性的国王无法忍受。但他的年轻以及英俊外貌使得他在巴伐利亚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尽管登上王位后的首要问题之一便是宫廷和民众对生育王室继承人的期望,但路德维希二世从未结婚。他曾与表姑奥地利公主索菲(茜茜公主的妹妹)订婚,但婚礼日期反复推迟,最后婚约也被路德维希二世取消。索菲嫁给了阿朗松公爵费迪南德·菲利普·玛丽。
路德维希二世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这使他在奥地利失败后面对德意志第一强国普鲁士时处于被动局面。1867年他像其它许多认识到力量对比已经永远发生变化的德意志王公一样加入普鲁士牵头的同盟;根据双方签署的条约,巴伐利亚在普法战争中站在普鲁士一方加入了战斗。出于俾斯麦的授意,路德维希二世于1870年12月写信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请求他登上德意志帝国的皇位。这出戏的结果是,威廉一世成为统一的德国的皇帝,而巴伐利亚的独立地位却终结了。

艺术成就


随着在位时间的增长,路德维希二世越来越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他在18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隐居于阿尔卑斯山的行宫中。他在这里修建了几座耗资巨大的宫殿,这些宫殿由克里斯蒂安·扬克设计,具有童话般的美丽造型。路德维希二世幻想自己住在一个虚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特色就是他是一名路易十四式的专制君主。
国王之死

1886年6月10日,路德维希二世被巴伐利亚政府宣布为精神失常且已经无法处理公务;路特波德亲王被任命为摄政。一些历史学家相信,路德维希二世并未疯癫,而是成了一桩反对他的阴谋的受害者。
正住在新天鹅堡的路德维希二世企图向公众传达以下信息:路特波德亲王在违背我意愿的情况下擅自摄政,他是要篡权。我的大臣们听信关于我健康状况的虚假报告并准备对我所热爱的人民施行暴政。我需要每个忠诚的巴伐利亚人的帮助……这些话于1886年6月11日被刊登在班贝格的一份报纸上;但是政府截获了报纸,并禁止其发行。路德维希二世给其它报纸和朋友发的电报也大都被截获。有趣的是,路德维希二世确实收到了一份来自俾斯麦的建议。俾斯麦建议路德维希回慕尼黑并在公众面前露面,但被他拒绝了。6月12日早晨,一支部队抵达路德维希二世藏身的新天鹅堡,把他抓了起来。他被转送到慕尼黑南郊的贝尔格的一座城堡中。
路德维希二世的去世原因至今成为一个谜。他溺死于斯坦贝格湖,官方报告说是自杀,但尸体被发现的地方的水只有齐腰深。验尸报告暗示,在他的肺中没有进水。许多人怀疑,路德维希二世是被人谋杀。
路德维希二世的遗体安葬于慕尼黑的米迦勒教堂。
路德维希二世的传奇


路德维希二世成为了德国最不平凡的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君主。他建设了许多著名的漂亮的宫殿和城堡;在他统治期间,巴伐利亚虽国力日下,但远离战争保持着和平的状态。巴伐利亚人至今还称呼路德维希二世为“我们亲爱的国王”(unser Kini)。他所建的宫殿和城堡也是巴伐利亚旅游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認識耶穌》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點擊聽播客: Day 6 醫治麻風病人   2020年自2月起,新冠狀肺炎蔓延全球,奪走很多人的寶貴性命。因此被診斷確診的病人都需要被立刻深度治療,甚至有接觸過人也需要被隔離,觀察。因為這病不單是大流行,更是迅速傳染。 在新約時代,若是有人染上麻風病更是如此。 為了堅守舊約的律法 ( 利未記13章45節-46節:“ 45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46  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 , 所以為了避免沾染麻風病的污穢,群眾會向痲瘋病人丟擲石塊,以防止他們接近。倘若街上有痲瘋病人,拉比是 不會吃那條街上買回來的東西。甚至 有大痲瘋病的人,不管去到哪裡都要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髲,蒙著上唇,讓人一看到就認出而且遠遠避開;他必須被驅趕遠離社區,遠離人群。所以 當時患上 痲瘋病的人都被當成絕症,真的是生不如死。 今日的經文及提到,有個麻風病人來求耶穌潔淨他。對這位麻風病人來說,我相信,他到耶穌的跟前已經是極大的嘗試。因為一般的拉比,文士或是法利賽人會遠遠就跑離他。但是我們看到耶穌不單沒有離開,反而還為他 動了慈心 ,並且做了猶太人不會,不敢,甚至不願做的事情:那就是伸手摸他。這個舉動是顛覆了猶太人對傳統和律法看法。 這個大麻風病人在尋求耶穌的時候所說的話就告知我們,他其實是在一個試探的情況。他向主說:“ 「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這位麻風病人想必應該是非常擔心主耶穌可能會拒絕他,甚至立刻跑的遠遠的。但是他應該會被耶穌接下來的動作嚇到,那就是耶穌不但是願意接近他(一個在宗教上不潔淨,加上是會傳染他人的麻風病人),耶穌更是觸摸他,最後叫他得潔淨。馬可是要讓讀者看到主耶穌的事奉超越了傳統,律法,甚至就連猶太人覺得不可醫治的大麻風,耶穌都有能力醫治。 不過耶穌吩咐他按照摩西的律法去見祭司,行了所有的需要的禮儀,就可以回到社區內繼續生活。而且耶穌也是特別吩咐他不 可張揚。只是我們看到這個痊癒的病人卻把事情傳開。這樣反倒讓耶穌不能再公開的進城傳道,反而只能到曠野地去。主耶穌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不是要來被擁戴,而是來把神國的福音傳開。 社會是現實、冷漠的,常棄絕生病、無助的窮...

豈有此理(路加福音6章17-26節)

耶穌在加利利一帶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迴響。祂的傳道,醫治,趕鬼,讓很多人來跟從祂。除了耶穌自己去呼召的門徒(如:彼得,利未等),祂更是吸引了一大票的粉絲,他們來自巴勒斯坦的四方,從猶太全地,到推羅西頓,都湧進在加利利來追隨耶穌。 因此,耶穌需要慎重的為自己設立核心團隊。所以祂就上了山去整夜禱告,最後在眾多門徒中,為自己設立了12使徒。 但是,在下山之後,這些鐵粉還是如洪水般來就近祂。不只是聽道理,他們也指望耶穌可以醫治,甚至他們都想摸耶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耶穌就在山下的平地,向這些跟隨者,說出了這篇《平原寶訓》。 所以,耶穌就以對比的方式要這些門徒認清楚,跟隨祂並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反而若是要認真的跟隨耶穌,他們將會因著耶穌的緣故,面對眾人的誤解和逼迫,在生活上將會有很多困境。因此耶穌是有意要跟隨者不要人云亦云,一窩蜂的來盲從耶穌。反而在這時想清楚,他們即將會遭到眾人的恨惡和誤解。若是如此,他們是否還要繼續跟下去。 《路加福音》面世的當下,當時的教會就是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逼迫。不管是來自猶太人,羅馬人,甚至羅馬政權都因著耶穌的緣故,要下令迫害基督徒。當時基督徒就面對著如同耶穌說的困境,飢餓,貧窮,哭泣,被恨惡。他們是否還有繼續下去? 換成今日,《平原寶訓》也是向我們發出挑戰。我們今日來擁戴耶穌,是否了解跟隨祂的後果?我們若是努力在眾人面前,見證基督的話,我們將會面對世界對我們的逼迫,甚至會因此而貧窮,飢餓,哭泣,被人恨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是否還願意跟下去,還是我們選擇放棄呢? 耶穌說,若是我們仍然願意走下去,這是一條有福的道路,因為在“那日”,神將會扭轉一切,讓我們在祂的國度中享福。就如古時的先知那樣,他們忠心的為主傳達信息,卻被君王百姓殺害。但是神卻紀念他們,為他們申冤。 跟隨耶穌是個受苦的道路,但也是個蒙福的人生。今天我們需要做出決定,是否要跟隨下去? 路加福音6章17-26節 17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從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並泰爾、西頓的海邊來,都要聽他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18還有被污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 19眾人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醫好了他們。 20耶穌舉目看着門徒,說: 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21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

《認識耶穌》Day 7 接受罪得赦免

點擊聆聽播客: Day 7 接受罪得赦免 第二章開始,馬可就讓我們看大耶穌的事工不再像是剛開始那樣受歡迎。因著祂的名聲,甚至祂所說所做的讓當地的領袖(可1:22 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不滿,也可能是這樣,2章就提到聽耶穌的講道的群眾中有幾位的文士。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耶穌而歡欣,反而開始質疑祂的工作。 耶穌時代的房屋,屋頂一般是平的,而且有樓梯在側邊上去。頂上可以曬魚或農作物的用途 耶穌再次的從加利利回到迦百農,這一次的回來就吸引很多人,耶穌講道的地方都被擠滿,甚至要進去也困難。可能就是因為耶穌曾在會堂的趕鬼,或是在西門的家門前的事奉。迦百農人對耶穌的再次到來非常的熱烈。當中也包括了一個攤子,這一位的攤子可能因為行動不便,錯過了耶穌。這一次,他被四個人帶來,盼望可以得到耶穌的幫助。可惜因為人多,他們不能進去,也沒有人讓路給他們進去。所以這四位抬攤子的人,竟然爬上耶穌所在的屋子,把樓頂都拆掉。從上到下把攤子縋下去給耶穌。其實從表面來看,這四位仁兄,做事似乎太過魯莽,或是過於著急。因為他們沒有必要把人家的房子拆了,他們或許可以等耶穌講完道,才見耶穌。 但是他們卻在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心裡就只是要把攤子帶到耶穌的面前,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必然會醫治他的。所以我們看到第5節說到:“ 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就對攤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 ””。顯然的,這四位抬攤子的人是絕對相信只要把攤子帶到主面前,耶穌肯定會醫治。因此就算得罪他人,哪怕是把人家的屋頂都拆了,也都要把攤子交給耶穌。 結果,就因耶穌對攤子說:“你的罪赦了”讓在場的文士覺得不妥,還彼此議論耶穌說這話的權柄。說到權柄,我相信也是因為如此,這幾位的文士才來聽耶穌的講道。第一章已經說了,耶穌初次到迦百農會堂講道就讓眾人驚訝,而且眾人還覺得耶穌比他們的文士還有權柄。接著耶穌在那時所作的,更是證明祂的權柄的確是千真萬確的,耶穌在會堂中趕出一隻污鬼,在西門家裡醫治一個病人(西門岳母)到晚間合城的人都來,耶穌醫病趕鬼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卻在這個時候,他們心裡質疑耶穌的權柄。第6-7節:“ 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 7 「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他們不但議論,而且還坐著議論。那就表示,這些文士跟那些在屋子裡的群眾一樣,全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