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26:36-46 36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到那邊去禱告。」37於是帶着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 38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40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着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 41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43又來,見他們睡着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 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裏,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 46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經文內容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禱告,面對即將來臨的十字架苦難,祂內心極其憂傷,但仍順服天父的旨意。祂三次祈求:「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而門徒卻因疲憊而睡著,未能與祂一同儆醒。最終,耶穌選擇完全順服,迎向十字架的道路。 經文大意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展現了耶穌人性的掙扎和祂對天父完全的順服。祂知道十字架的痛苦,但仍願意接受,為了完成救贖計畫。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在生命的掙扎和困難中,我們是否願意學習耶穌的順服,相信天父的旨意遠超過我們的計畫? 細思慢想 我們是否曾經面對困難,渴望上帝改變環境,但上帝卻要我們學習信靠與順服?當我們的計畫與神的計畫不同時,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想法,選擇順服祂的帶領? 向上帝祈禱 親愛的天父,面對未知的挑戰和苦難時,我內心常有掙扎。求祢賜我信心,讓我學習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順服,無論環境如何,都能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行出真道 今天,試著在一件事情上學習順服神,不是只求環境改變,而是願意順服祂的帶領,例如:順服祂對我的呼召,或在困難中仍堅持信靠祂。 反思問題 當我的計畫與神的計畫不同時,我如何回應? 我是否願意像耶穌一樣,完全順服神,即使這條路充滿挑戰?
《 馬可福音》10:42-45 42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43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44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45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經文內容 耶穌對門徒講述天國的價值觀與世俗觀念的差異。在世人眼中,偉大是建立在權力、地位和掌控之上;但在神的國度中,真正的偉大來自於服事他人。耶穌教導門徒:「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祂更以自己為榜樣,說明自己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為世人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經文大意 這段經文顯示出門徒對權力的渴望,但耶穌藉此機會糾正他們的價值觀,強調真正的領袖不是操控別人,而是樂意服事別人,甚至願意為他人付出生命。耶穌自己就是最完美的僕人領袖,祂以謙卑和愛來帶領門徒,並最終透過十字架的犧牲,完成救贖的工作。 細思慢想 在這個世界,許多人追求影響力、名聲和地位,但耶穌卻挑戰我們,真正的偉大在於願意為別人付出。今天的教會、社會和家庭是否反映出這樣的價值觀?我們是否願意學習基督,以謙卑的心態來服事身邊的人,而不是追求自己的榮耀? 向上帝祈禱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差遣耶穌來到世上,成為我們的榜樣。求祢幫助我學習祂的僕人心腸,不求自己的榮耀,而是甘心樂意地服事他人。願我的生命能反映出基督的愛,讓更多人認識祂的救恩。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行出真道 今天,選擇以具體的行動來服事他人,例如:幫助家人分擔家務、關心一位有需要的朋友、在教會主動承擔服事,或是在職場上謙卑地與人合作。 反思問題 我是否常常追求個人榮耀,而忽略服事的機會? 我如何能在生活中展現基督的僕人領袖精神?